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正在深入推进。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黄河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国家国家公园的首要任务。植被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中心(简称生态中心)围绕黄河国家战略实施,积极发挥智库作用,加强黄河三角洲植被的科研工作。2021年,王仁卿教授课题组多次赴黄河三角洲进行实地植被考察及采样等工作,获得了大量数据和一手资料,将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国家公园建设形成重要智库支持。以下介绍有关调查和黄河三角洲植被和景观照片。
1、2021年6月15至16日,生态中心郑培明副研究员、研究生尹婷婷,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程研究员在黄河三角洲进行植被及生态演替序列考察,对该区域的碱蓬、芦苇、柽柳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自然植被进行重点考察。
2、2021年9月14至17日,生态中心郑培明、吴盼、刘潇、张煜涵、崔可宁、杨文军、申硕、张延、翟艺诺等人,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陈沛霖博士在黄河三角洲开展植被考察,对不同演替序列土壤、植物体采样。课题组在黄河三角洲设立模拟微塑料污染长期观测样地,开展样地布设等前期工作,为后期探究微塑性的持久性污染对黄河三角洲自然植被的潜在影响做准备。
3、2021年11月18至21日,生态中心王仁卿、张煜涵、崔可宁、王乃仙、张延等人,在黄河三角洲进行植被考察,并进行水体、沉积物、岸边土等样品采集工作,进而分析微塑料时空分布特点,为黄河三角洲区域微塑料污染评估和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科技支撑。
4、2021年12月25-26日,生态中心郑培明副研究员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在黄河三角洲进行植被考察及土壤、植物样品采样,进一步完善该区域植物资源本底资料。
撰稿: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中心 张煜涵 崔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