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研究领域
旅游开发与规划、城市与区域经济、战略管理与营销、 品牌经济与管理、 商务策划
获奖情况
1. 2019年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进疆满一年集中考核定等优秀
2.2016年山东大学师德标兵
3.2014年山东大学优秀科研个人
4.2014年山东大学优秀班主任
5.2013年教育部第13届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
6.2010年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7.2005年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
社会服务
1.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
2.国家首批旅游业青年专家
3.山东省旅游业中青年专家
4.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精品旅游产业智库首批专家
5.山东省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委员
6.山东省服务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7.山东省旅游商品专家委员会委员
8.山东省森林风景旅游资源评价委员会委员
9.山东省旅游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
10.山东省妇女联合会“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服务队专家
11.济南市园林专家库成员
12.济南旅游智库专家
13.枣庄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精品旅游产业智库首批专家
14.菏泽市文化旅游发展智库专家
科研项目
1.《“一带一路”战略下旅游开发促进南疆地区稳定与发展的机制与对策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全球视野下旅游目的地管理、评价与发展研究》(国家旅游局2013年度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
3.《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区域城市品牌系统构建与合作发展研究-以环渤海经济区为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4.《“好客山东”品牌情境下新时代优质旅游内涵解析及发展路径研究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专项)
5.《品牌化推动“两区”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及对策研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重大课题研究项目)
6.《乡村旅游地形态及其治理结构优化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山东城市品牌塑造与竞争力提升研究》(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8.《山东城市品牌塑造与竞争力提升研究》(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9.《山东省工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10.《山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11.《沂水爱情崮乡旅游开发总体规划与创意方案》(山东众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12.《京津冀协同发展旅游规划纲要》(文化和旅游部(原国家旅游局))
13.《山东省养生产业与旅游发展研究报告》(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山东省旅游局)
14.《学会决策咨询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服务中心)
15.《微山县北部镇域乡村旅游开发》(山东大华旅游规划设计院)
16.《天府沙宫旅游开发总体策划与创意方案》(兰州市安宁区人民政府)
17.《鲁中山区特色休闲旅游村落概念性规划研究》(济南三大旅游咨询有限公司)
18.《济南创建优秀旅游目的地研究》( 济南市旅游局)
19.泰山花样年华乡村旅游综合体发展规划》(山东大华旅游规划设计院)
20.《中华财神•中华商圣陶朱公》文化旅游课题(定陶福源三江置业有限公司)
主要论著
1.《旅游目的地如何有效管控风险——来自南疆地区的证据》,《南开管理评论》,2019,22(1):66-75
2.《区域城市品牌结构识别与发展战略研究——以山东省为例》,《中国软科学》,2009(5):82-88
3.《休闲产业发展初步探析》,《中国软科学》,2001(6),总(126):112-115
4.《南疆地区目的地形象与旅游者行为意向——感知价值与心理距离的中介作用》,《经济管理》,2018(1):156-171
5.《文化驱动下民族旅游开发社区主导逻辑研究——基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新思考》,《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2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154-163
6.《体育元素在城市品牌系统构建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体育学刊》,2012,19(2):31-34
7.《城市旅游品牌区域结构与协同发展研究——以山东省为例》,《财贸经济》,2010(10):128-132
8.《旅游移动APP能够持续吸引用户吗?——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检验模型》,《旅游学刊》,2016,31(8):52-60
9.《生态位理论视角下区域城市旅游品牌系统构建研究——以山东省会都市圈为例》,《旅游学刊》,2013,28(9):43-52
10.《成都国际旅游营销的市场细分与定位研究》,《旅游学刊》,2008,23(2):36-40
11.《可持续旅游开发多中心管理模式研究——以湖泊旅游为例》,《旅游学刊》,2006,21(10):39-44
12.《现代城市游憩商务区体系建设研究——以武汉市为例》,《旅游学刊》,2006,21(3):24-29
13.《会展旅游的概念内涵与市场开发》,《旅游学刊》,2002,17(4):56-59
14.《旅游城市休闲服务业协调发展研究》,《旅游学刊》,2001,16(5):70-74
15. 2020. “The Mechanism of Word-of-Mouth for Tourist Destinations in Crisis”. SAGE Open, 10(2): 1-14. (SSCI; JCR Q3), Impact Factor: 0.675
16.2020. “Examining the Antecedents of Brand Engagement of Tourist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Value Co-Creation”. Sustainability 12, no 5: 1958. (SSCI/SCI; JCR Q2), Impact Factor: 2.592
17.2018. “Is Southern Xinjiang Really Unsafe?” Sustainability 10, no. 12: 4639 (SSCI/SCI;JCR Q2), Impact Factor: 2.075
18.《大数据背景下旅游系统模型的重构》,《旅游科学》, 2016,30(1):48-59
19.《全球视野下优秀旅游目的地评价系统的发展与检验》,《旅游科学》,2013,27(6):1-12
20.《真实性视角下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开发研究》,《旅游科学》,2011,25(1):26-34
21.《资源系统支撑下的乡村旅游地多中心治理研究》,《旅游科学》,2010,24(2):18-25
22.《转型视角下我国自助旅游发展研究》,《旅游科学》,2006,20(4):12-18(CSSCI)
23.《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旅游管理职能研究》,《旅游科学》,2005,19(3):59-63
24.《准公共产品视角下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10(1),总(173):126-129
25.《卫星城市旅游发展模式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08(7),总(155):120-123
26.《人才流失危机管理的战略对策》,《山东社会科学》,2005(8),总(120):119-121
27.《中国城市旅游中心定位及其竞争力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05(6),总(201):31-37
28.《营销导向旅游产品规划模式与案例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2):72-76
29.《城市产品理论与旅游市场营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4.10,独立专著
30.《中国城市营销发展报告(2018):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2019.4,第一副主编
31.《中国城市营销发展报告(2017):国家品牌战略的城市担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2018.1,第一副主编
32.《中国城市营销发展报告(2016):国家战略视野下的城市营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2017.6,第一副主编
33.《中国城市营销发展报告(2014-2015):助力可持续城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2015.7,第一副主编
34.《中国城市营销发展报告(2009-2010):通往和谐与繁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2009.10,第一副主编
35.《中国旅游研究30年:专家评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8,专论作者
3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开放城市的发展》,收于《中国城市年鉴2004》,中国城市年鉴社,北京,2004.12,p257-262,专论
37.《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推销:让中国城市沸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3.3,课题组核心成员(该著作于2005年10月获得第十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本人为第6位)
Email:tourism@sd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