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发布

成果发布

余东华:努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作者简介:

余东华,山东大学教授、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特聘专家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要求山东努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两年来,山东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走在前、开新局”的总体要求,出台实施系列规划,强化流域省区协同合作,在打造生态治理标杆、建设科技创新走廊、做强先进制造基地、优化生态农业园区、培育黄河文化典范、构建对外开放高地等重点工作方面,制定了任务清单和配套措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聚力成势,有效提升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龙头作用。

山东是黄河流域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产业大省,具备实现“走在前”、当好“排头兵”、引领国家重大战略有效有序落地实施的基础和条件。同时,山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国家战略交汇叠加,为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主线,形成战略叠加效应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是推动区域发展的综合性战略,为山东承担的其他区域发展战略的同步实施、形成同频共振的叠加效应提供了大平台。

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国家赋予山东的光荣使命,也是山东必须扛牢的重大政治责任。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要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以培育“十强”产业集群为重点,以“四新经济”为核心,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和动力引擎。

建设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举措,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推动“三大变革”为重点,完善山东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开放格局。

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要全力打造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对外开放新高地,着力推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把山东进一步推向全面纵深开放的前沿,拓展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和新空间。

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要以“共抓生态大保护、推进环境大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构建区域协同发展的新纽带,建设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抓手,推动区域协同

作为沿黄九省区唯一地处东部并拥有广大开放地带的省份,山东有信心、有能力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积极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从区位看,山东作为唯一沿黄又沿海的河海交汇区,区位优势明显,是实现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海陆统筹的战略支点。从经济和人口看,山东地区生产总值和常住人口占比分别为32.05%和23.9%,是沿黄各省区中经济最发达和常住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从城镇化率看,山东城镇化率达到61.2%,居沿黄九省区首位。从产业看,山东省制造业实力雄厚,近年来,山东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和优化制造强省产业生态,提高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对传统产业渗透率,推动黄河流域优势制造业绿色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和数字化赋能。同时,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强。

因此,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山东应明晰发展定位、把握未来方向、深化制度创新,率先发挥好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龙头作用,拓展与沿黄各省区在生态保护、产业协作、经贸投资、商旅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引领黄河流域形成“东西互济、陆海联动”的开放协作新格局。

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平台,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率先崛起

建设对外开放先行区。发挥东部沿海和河海交汇的地理区位优势,利用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的开放载体和制度空间,打造国际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国家海洋经济对外合作中心和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便捷的出海通道;依托海上丝绸之路,强化青岛、烟台、威海、东营等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作用,全面扩大境内外合作,统筹陆海协调发展,打造对外开放先行区。

建设科技创新引领区。近年来,山东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统筹布局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加大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重大问题研究力度,聚焦水安全、生态环保等领域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攻关。下一步,山东要勇于担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创新发展、先试先行的先锋,以制度创新为基础,强化科技创新,激发创新活力;突出抓好“齐鲁科创大走廊”“中国量子谷”等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创建黄河流域科技创新引领区。

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近年来,山东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上引领示范,集中实施了一大批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项目,着力打造大江大河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标杆和典型样板。下一步,山东应积极抓住这一区域优势资源,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加强以国家重要湿地、国家地质公园、黄河入海口为核心的生态圈建设与保护,打造黄河流域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建设文化交融新高地。黄河文明催生的齐鲁文化,是沿黄走廊最具知名度和吸引力的文化品牌形象,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全方位抓好黄河文化建设与发展,重点建设黄河水利风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普法广场等载体和各类宣传平台,对黄河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不断充实文化内涵,努力提升文化品位。今后,山东要借助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积极促进黄河文化与儒家文化、泰山文化、运河文化、海洋文化的交融,充分发挥齐鲁文化综合优势,彰显齐鲁文化的品牌效应,讲好“黄河故事”,保护、传承、弘扬好黄河文化,打造黄河流域文化交融新高地。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QwJpA3AbAeRVswg5ZhJXQ


上一条:经济参考报丨余东华:以数智化转型赋能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
下一条:王佃利、滕蕾:流域治理中的跨边界合作类型与行动逻辑——基于黄河流域协同治理的...